早在趙春華經營山特品的******天起,她就把產品的質量看作是經營的生命。那是1994年的冬季,丈夫早逝,單位效益不景氣,母親和一雙兒女需要供養,沉重的現實,使要強、能干的趙春華在經過痛苦的徘徊和冷靜的思索之后,決定在經銷山特產品的路上闖一闖。
下定決心之后,趙春華拿著從親戚、朋友那借來的4000元在當時的伊春市場大棚里租下兩個攤位,銷售榛子、木耳和蘑菇。那時的市場大棚是用玻璃鋼瓦圍成的,夏天悶得如蒸籠;冬天,凜冽西北風得像刀子;腳下的水泥地總是濕漉漉的泥濘,徹骨的寒涼,站上一天,晚上回家趙春華累得連飯都吃不下???、累不說,還要忍受熟人詫異的眼光,流過多少淚,忍受多少譏諷,趙春華已無法用語言來形容,但她明白一點,要干好這行就必須保證產品的質量,決不能用次品、假品糊弄人。貨真價實,誠實待客,使趙春華的生意十分紅火,許多顧客指名就認趙家的貨,有時她家沒貨,顧客寧可等上一兩天。趙春華心里***清楚,自己的貨之所以這么受顧客信賴,就是因為自己的貨從來不摻假。而市場里有的經營者不僅嫌山貨里葉、草、根等雜質增重不夠還想方設法再加進去一些,可趙春華卻把這些雜質挑得干干凈凈,這樣一來,成本自然比別人高出很多,少掙不少,好心人勸她不要這樣么傻,隨大流吧,可趙春華認“死理”:“咱天生就沒長坑人的心,所以也不能靠坑人掙昧良心的錢,那樣即使富了心里也不踏實”。就是憑著這種勁,她的生意越做越好,銷量越來越大。
隨著銷量的增加,趙春華需要不時地到林業局去大批量上貨,整車的貨拉回來,趙春華留下自己家需要的貨,其余的她都上價均給其他同行,從不多賺同行一分錢。趙春華的大氣、善良贏得了同行的尊敬和愛戴,她同行中的威望很高,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“大姐”。
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,雖然在伊春經營山特產品的業戶已經很多,但所有山特產品都沒有包裝,全部是散貨,這些用麻袋、絲袋盛裝的山特產品猶如散堆在黑暗里的寶石缺少陽光的照亮。廣泛的客戶資源,豐富的經營經驗使趙春華發現,僅限于用麻袋、絲袋盛裝的山特產品,已不能滿足各種消費群體的需求,得給山特產品進行包裝,漂亮女也得有好衣裳。經過細心研究,趙春華發明把山特品放在塑料袋里,再在塑料袋里放入用鋼筆寫“蘑菇 伊春特產”、“黑木耳伊春特產”等字條,再用鐵鋸條將袋口封住,這就是伊春山特產品***早的包裝,也就是這***早的包裝,使趙春華的山特產品比其他同行賣的都火,她又一次在同行中領先一步,也是從那時起,趙春華開始明白:好產品需要包裝,需要宣傳。
漸漸的,同行也開始紛紛模仿趙春華,也在各自經營的山特產包裝袋里放入紙條。人無我有,人有我新。這種簡單黑白的“商標”在同行中廣泛傳播開來后,趙春華又開始一連串的大膽構想:能不能改成彩色的,帶圖案的,圖案更明確的,能不能把圖案印在包裝袋上。這些想法使趙春華無比興奮,伊春做不了,她就去省城。
多少年來,山特產品都是從大山里怎樣采來就怎樣賣,還從沒有人想過要給山特產品進行漂亮的包裝。而包裝需要設計,需要注冊商標,需要申請,需要辦復雜手續需要投入許多錢。面對這一切,趙春華沒有猶豫。要做就要做,是大森林賜予我們豐富的資源,我們也要還給大森林精美的回報。經過艱苦的奔波和大量的資金投入,趙春華終于在省城實現了把商標變成彩色的理想,那年是1996年。也就是從那時,極富經營天賦的趙春華有了注重產品商標、注重品牌的意識。 1997年,她把她經營的山特產品都注冊上了“林都”牌。她經營的山特品也不再僅是榛子、木耳、蘑菇、猴頭,又增加了松籽、山核桃;人參、靈芝、林蛙油、熊膽粉、蜂產品、鹿產品、植物花茶等幾十個原生態森林產品品種,包裝也由原來的包裝袋發展到包裝盒,禮品盒,又從禮品紙盒到禮品袋到禮品箱,琳瑯滿目,醒目的綠案彌散大森林氣息。
隨著經營品種的越來越多,規模的越來越大,趙春華已不滿足小打小鬧的個人經營,她要辦公司,把產業做大。而辦公司不僅需要對市場的把握力,還需要管理方法,經營模式。趙春華打起背包去了南方。在南方,她對市場進行了詳盡的考察,走訪了許多企業,認真學習管理方式,經營方法。她明白,企業要做強,產品要做好,需要辛勤努力,需要獨特地域特色,更需要高品質,需要打品牌。
要做就做山特產品的龍頭企業,從南方學藝歸來的趙春華品牌意識更濃了,信心更足了,在市工商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的同志的鼓勵和幫助下,2000年,趙春華的林都山特產品成為我市的“知名商標”,2005年成為省“******商標”。 2007年,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食用菌產品質量抽查,“林都山特產”生產的兩個“林都”牌產品全部達標,“林都”被評為深受消費都喜愛與信得過的品牌。
嚴格產品質量,對產品全程質量負責,是林都公司十年如一日一貫堅持的宗指,為了保障產品質量,維護消費者利益,公司不惜蒙受損失。在追求 質量和品牌的道路上,趙春華始終沒有放棄追求。一次,一批壓縮榛蘑,由于烘干不到位,兩個月后有生蟲現象,都說生蟲子的蘑菇是好蘑菇,客戶不在意,但林都公司卻不肯有絲毫的違反產品質量行為,趙春華堅持將幾萬元的產品深填進十多平方米深的大坑里銷毀。一次,國家安全部在林都公司訂購1000份4000袋產品,產品交貨期緊,利潤低,又正趕上一年旺盛的銷售季,林都公司沒有降低產品質量,堅持全員加班加點,嚴把質量關,終于在春節前5天保質保量把產品按期送到,使客戶深受感動,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產品信譽。
林都公司生產的山特產品,都是經工人精心挑選,產品質量在森林產品市場名列同行業之首。產品質量為林都公司贏得了市場,也鑄就了品牌光芒,林都公司的產品通過了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”和“有機產品認證”, 成為消費者心中成為具有品質保證的信譽品牌。
如今的伊春市林都山特產品公司已發展為廠區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,350多畝配套種植基地,20余套大型壓縮機、微波******機等先進機器設備,現代化的化驗室,專業的質量檢驗隊伍,幾個省的省會城市建立分店,產品從野生食用菌、野生堅果發展到蜂產品、脫水蔬菜、山野果酒、鹿產品等八大系列200多個品種。今天的“林都山特產”已是一家集種植、采集、生產加工、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的生產銷售公司,年生產能力1000噸,是黑龍江省地域的森林食品加工龍頭企業。
2010年的哈洽會上,省委書記吉炳軒、市委書記許兆君、市長王愛文親臨林都公司展位,和趙春華談產品,談包裝,給予關心和指導,各市直機關、企業、團體,到林都公司進行團購產品的單位絡繹不絕。央視1套“朝聞天下”節目;市長王愛文在北京鳥巢“冬雪旅游聞發布會”上。
趙春華還不滿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績,下一步她要進一步把產品做大做強,她想在北京等地建立山特產品銷售中心,同時經營伊春的其他特色食品,使更多的人都認識伊春,認識伊春的山特產品,讓伊春進一步走向全國,走向******。